• <b id="pdqrc"></b>

    <source id="pdqrc"></source>
    <dfn id="pdqrc"></dfn>

    <tt id="pdqrc"><wbr id="pdqrc"></wbr></tt>
      <i id="pdqrc"></i>
    1. <source id="pdqrc"><bdo id="pdqrc"><tr id="pdqrc"></tr></bdo></source>
      <i id="pdqrc"></i>

      您好,歡迎來到南京廣播電視臺!

      您當前所在的位置:首頁 > 資訊 > 焦點

      聚四海之力,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

      2024年06月16日

      在中國工程院建院30周年之際,中共中央總書記、國家主席、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,代表黨中央致以熱烈祝賀,向全院院士和廣大工程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問候。

     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,創新是第一動力,開放合作是融入全球創新網絡、提升科技創新能力、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應有之義。開拓新賽道,搶占制高點,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開放環境意義重大。

      開放帶來進步,封閉導致落后。在科技創新領域,中國離不開世界,世界同樣需要中國。目前,中國已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,加入200多個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。在“嫦娥奔月”之后,中國將月球土壤樣品與世界多國科學家共享,力爭獲得更多科學成果,共享“中國式浪漫”;當世界只剩FAST一只“天眼”之時,中國將FAST向世界開放,讓全人類共同探索宇宙奧秘,彰顯了大國風范;在中國空間站建成之后,中國已與多個航天機構和組織簽署合作協議,實施了形式多樣的合作項目,努力實現互利共贏。今天的中國,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同各國加強科技創新合作,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,成為全球創新版圖中日益重要的一極。

     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,安全是合作的底線。解決“卡脖子”問題,事關科技安全、國家發展。近年來,我國正確處理自主創新和開放合作的關系,既保持開放思維推進合作,也堅持自立自強實現突破。從“奮斗者”號完成國際首次環大洋洲載人深潛科考任務,到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“華龍一號”全球首堆示范工程通過竣工驗收,再到國產大飛機C919投入商業運營,我國不斷突破技術難關,朝著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持續邁進,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,日益拓寬國際合作空間。更進一步,我國將不斷健全科技安全制度和風險防范機制,在開放環境中筑牢安全底線,護航科技創新行穩致遠。

      對外開放永不止步,科技創新永無止境。我們要堅持“走出去”和“引進來”相結合,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的關系,努力用好國際國內兩種科技資源,聚四海之氣、借八方之力,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,努力推動我國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全球領跑者,在前沿交叉領域成為開拓者,早日建成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。(徐堯)

      • 來源:南京廣電
      • 編輯:何智康
      亚洲福利无码无一区久久_亚洲精品国产制服丝袜美腿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五码午夜_亚洲日韩精品综合中文字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