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《求是》雜志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、國家主席、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《開創我國高質量發展新局面》。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0月至2024年3月期間有關重要論述的節錄。
文章指出,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特征,就是我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的,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。高質量發展是“十四五”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,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。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,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。在強國建設、民族復興的新征程,我們要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。
高質量發展不是“曲高和寡”,而是具體鮮明的人民性。悠悠萬事,民生為大。無論“高質量發展”,還是“現代化”,都不是一組組抽象的數字,是銖積寸累的日子,是有血有肉的生活,是無數鄉村的翁媼絮語、萬千街衢的鼎沸市聲。今天,多元的“智慧社區”,賦能居民美好生活;具有村趣村味的“村BA”“村排”等民間賽事活動廣泛興起,讓鄉村振興跑出了“新賽道”;衣食住行、娛購游學,處處都能享受到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,事事都能感受到精致精細、品質品位……高質量發展為人民美好生活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,也體現了鮮明的人民性。
高質量發展不是“紙上談兵”,而是靠腳踏實地加油干。新興產業、未來產業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,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。在江蘇,呼吸機芯片遇到研發難題,多家傳感器企業“揭榜掛帥”,僅用14個月就實現關鍵零部件國產替代;在山東,海陽東方航天港累計將57顆衛星送入太空,百億級商業航天高科技產業集群已初具規?!瓘摹坝小钡健皟灐钡膫鹘y產業重構,從“無”到“有”的新興產業建構,今天的中國,正全面釋放“新”與“舊”、“數”與“實”的多維效能,奏響高質量發展的澎湃樂章。
高質量發展不是“孤軍奮戰”,而是全程全面地同奮斗。黃海之畔,一座座“風車”隨風轉動,一排排光伏電板熠熠生輝,綠能澎湃;太湖之濱,無錫零碳科技產業園內,“雙碳大腦”飛速運轉,實時感知碳排放;黃浦江畔,一堆堆玉米、秸稈、樹枝等生物質廢棄物能制成親膚透氣的紡織面料,上海合成生物企業面向紡織領域推出的生物基聚酰胺纖維產品,與普通石油基紡織面料相比,功能觸感不減但碳排放大大降低……“向綠求新”,我們勁頭十足;逐“綠”而進,我們信心滿滿。
大道光明,征途向前。堅持創新驅動、綠色發展、人民共享……向“高”而進,我們堅信,一個經濟發展動能強勁、生態環境天藍水碧、百姓獲得感顯著提升、整個社會更富生機和活力的新未來,會在我們鍥而不舍地堅持和篤定堅實地奮斗中向我們走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