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b id="pdqrc"></b>

    <source id="pdqrc"></source>
    <dfn id="pdqrc"></dfn>

    <tt id="pdqrc"><wbr id="pdqrc"></wbr></tt>
      <i id="pdqrc"></i>
    1. <source id="pdqrc"><bdo id="pdqrc"><tr id="pdqrc"></tr></bdo></source>
      <i id="pdqrc"></i>

      您當前所在的位置:首頁 > 資訊 > 南京

      免費開放的南京“愛情灣”,背后故事更浪漫

      2024年06月14日

      從空中俯瞰,公園里的小島、濕地和陸地,組成了“I”“愛心”和“U”3個符號。5月20日,位于河西南的南京愛情灣生態公園,免費對外開放。

      開放近一個月以來,這座“超甜”的生態公園,留住了不少野生動物的腳步。10點15分,一只珠頸斑鳩在水邊飲水、洗滌羽毛;10點31分,一只池鷺棲息在杉木樁上覓食和休息;11點18分,一只白鷺沿著河岸水線行走覓食;11點48分,一只黑水雞從遠處游來,進入到無人島后消失不見……在短短2個小時內,南京愛情灣生態公園就陸續發現了不少人類的“神奇朋友”。

      南京這個“愛情灣”,為何如此受到“神奇動物”的青睞?

      保持“愛的距離”
      “愛情灣”迎來眾多“神奇動物”

      原來,南京愛情灣生態公園占地面積約2.4萬平方米,其中,水域和濕地面積就占了近1萬平方米。而公園的水下,更是大有“玄機”。

      公園采用了一種名為“底棲生境原位修復技術”,來凈化河道水體。這項技術總體技術水平,已經達到國內領先。目前試驗段與上游相比,其環境指標、生態指標已經有了明顯改善。

      在公園中,還有一座空中棧橋,環繞整座公園。其中有一個小島,無法步行前往。這是因為鳥類距離人類25米以上,才會覺得安全。

      據南京市建鄴區水務局副局長杜鵑介紹,公園在“無人島”周邊25米范圍設置核心保護區。保護區內,不設燈光照明系統,園路等設施距離無人島不得小于30米?!盁o人島”供鳥類棲息,花海吸引蝴蝶,塊石和基底土壤則為魚類等提供庇護場所。

      8公頃小微濕地
      “愛情灣”釋放生態大能量

      青草茵茵、水流淙淙,行走在南京愛情灣生態公園,隨處可見“魚翔淺底、蝶舞花海、白鷺蹁躚”的生態美景。

      一般來說,面積不超過8公頃的濕地,稱為小微濕地。而南京愛情灣生態公園集凈化河道、生態保育和人文景觀為一體,就是一個小微濕地。

      “小微濕地,最主要的功能是截留城市生活中的一些污染物。此外,城市中的小微濕地,還擁有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功能?!蹦暇┦猩鷳B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生態所副所長周艷文說。

      走進這座南京愛情灣生態公園,不僅流蘇樹、梓樹等各種花草樹木俱全,還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秤錘樹、鵝掌楸等,陸生植物高達55種。

      據了解,這座“超甜”公園在設計之初,就保留了原場地內的水杉,大量采用南京本土樹種,保持了原生態;同時,還在水岸邊植滿綠草,局部加厚軟土層并布設卵石,為兩棲類動物營造良好生存空間。

      隨著公園小微濕地植物群落的種類增加,鳥類的食物也越來越豐富,這也促進著鳥類種類和數量的相應增加?!霸诒O測過程中,我們發現,鳥類對植被的青睞情況不同。烏桕、女貞等具有鳥類可取食的樹種,吸引更多鳥類停留,發揮出很好的生態效益?!敝芷G文說。

      這次發現的珠頸斑鳩,就喜歡棲息在高大的喬木枝頭。

      濕地鳥類,可以作為濕地環境變化的一種指標,常被作為生態系統健康的評價指標。

      為進一步對水線附近的鳥類活動進行觀測,在“愛情灣”這處小微濕地中,共架設了2臺攝像機。

      6月3日,兩個機位的攝像機,共捕捉到在河岸邊活動的各類林鳥、涉禽和水鳥20余只,黑水雞就是其中之一。黑水雞,是濕地鳥類。它們的出現,意味著水生態的不斷向好。

      江蘇生態“家底”知多少?

      南京愛情灣生態公園,僅是江蘇優化生態環境的一個縮影。

      近年來,在江蘇,發現紅豆杉等一批珍稀瀕危物種;獨花蘭、野大豆、中華虎鳳蝶等野生保護動植物,分布范圍進一步擴大;黃胸鹀、青頭潛鴨等對生態環境變化敏感的指示物種,出現頻率明顯提高……

      江蘇以全國1%的國土面積,承載著全國6%以上的人口,創造了全國10%以上的經濟總量,國土空間開發強度高、資源環境負荷重,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任務艱巨繁重。

      近日,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公布了全省最新生物多樣性“家底”:全省發現物種數更新至8842種,較2022年增加1939種,增長率超28%。

      近萬條調查樣線
      摸清“生物多樣性本底”

      2017年,江蘇在全國率先啟動以縣域為單元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,全省共布設近萬條調查樣線,覆蓋陸生維管植物、陸生脊椎動物、陸生昆蟲、淡水水生生物4大類群與多種生態系統類型,尤其關注了生態保護空間等重點區域。

      目前,全省已有88%的縣(市、區)全面完成調查任務。

      “較2022年相比,一方面,江蘇的陸生生物調查增長多,陸生昆蟲、陸生維管植物、陸生脊椎動物,較2022年增幅分別為52%、40%、16%?!苯K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陸嘉昂說,“另一方面,珍稀瀕危物種大量出現,共記錄到國家重點保護物種176種,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中受威脅物種132種?!?/p>

     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調查還發現,淡水水生生物2588種,相較于2022年共增加51種。中華鱘、胭脂魚、水禾等珍稀瀕危物種,被記錄發現。

      從總體上看,長江江蘇段水生態健康狀況不斷向好,水生生物多樣性逐步提升。

      江蘇推進生態工程
      “天上有鳥、水中有魚、林中有獸”

      江蘇生物多樣性家底不斷“變厚”,也得益于在生態保護方面,采取的一系列措施。比如,“山水工程”、“生態島”試驗區、生態安全緩沖區等生態工程,產生了積極的效應,生動展現了“天上有鳥、水中有魚、林中有獸”的美好畫面。

      其中,“生態島”試驗區,是根據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分布,統籌劃定合理的片區,在自然恢復的基礎上,實施科學適度的人工干預措施,從而提升區域物種豐富度和多樣性水平。

     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副處長鄒鵬介紹,目前,江蘇已在長江、大運河、沿海、太湖等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區域,選取了8個地方,開展了“生態島”試驗區試點建設。通過若干個“生態島”試驗區建設,為生物棲息、繁衍、遷徙提供良好場所和生態通道。

      江蘇還持續強化生物多樣性監管執法,先后劃定8大類407塊8474平方公里的陸域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以及省級生態空間管控區域,構建了生態保護紅線和生態空間管控區域相結合的生態空間格局。

      同時,充分利用衛星遙感監測、地面監測、現場核查等手段,持續開展生態問題監督。

     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尹榮堯表示,下一步,江蘇還將繼續探索建立生物多樣性主流化長效機制,加快生物多樣性保護地方立法進程。同時,推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“全覆蓋”,不斷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監管水平,科學實施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,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建設。

       

      南京廣電?牛咔視頻記者:上官蘇雋

      • 來源:南京廣播電視臺
      • 編輯:潘容
      亚洲福利无码无一区久久_亚洲精品国产制服丝袜美腿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五码午夜_亚洲日韩精品综合中文字幕